东汉末年,奸人把持朝政,朝廷腐败黑暗民不聊生,自然灾害相继不断,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妖人趁机煽动的黄巾起义虽被镇压,但导致了地方拥兵自重,形成群雄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董卓借势立足陇西,挟天子以令诸侯,干预东汉中央政权,手段残暴不仁,弄得民不聊生,人民更是怨声载道,期……【查看全文】
谋士指的是运用巧妙的或狡猾的计策而完成某一事业或得到某一结果的人,也用于指有智谋的人?!澳笔俊惫嗣家?,其职责是为人谋划,在过去,常服务于君王将相,现今则服务于雇主权官。实际上,谋士主要是起到帮人分析所面临复杂局面,并给出应对建议的作用??垂呐笥?,肯定会被里面那些聪……【查看全文】
关于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提及,倒是《三国志》里有所记载,可能是这支部队太重要了,曹操对它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以至于这样一支重要的部队,记载竟然比青州军还少,不过人们依然能从《三国志》中的只字片语中一窥“虎豹骑”这支神秘部队的战斗力。首先“虎豹骑”的……【查看全文】
赤壁之战被称为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而对于孙权和刘备来说,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对于孙权来说,要想做出这样一个决断也是两难的。投降,父兄的基业就毁在了自己手上;迎战,力量悬殊,胜算极小。何况,曹操还在安抚?!?A href="http://www.esb355.com/sanguo/zhengshi/646.html">查看全文】
在中国历史上,两军作战,作为智囊团决策者军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天才的预见,在刘备集团东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气候的情况下,军师诸葛亮能够恰如其分地分析敌、我、友的实力对比,预见鼎足三分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战略,这是多么锐利深刻的战略目光??!我们不能不钦……【查看全文】
人们平常总说赤壁之战的结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开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赤壁之战前,鲁肃入荆,诸葛亮入吴,促成了孙刘联盟的缔结,成功地打胜赤壁之战后,三股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的鼎足,应该说是形成了,但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却还要往后推几年。之后刘备得荆州……【查看全文】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东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查看全文】
曹魏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公元263年,灭蜀汉,将益州和南中纳入版图,魏朝疆域达到鼎盛,约为450万平方公里。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占东汉荆州北部)、扬州(占东汉扬州北部)……【查看全文】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查看全文】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公元222年刘……【查看全文】
2014-09-02
2015-06-23
2015-06-07
2014-08-09
2014-09-01
2015-08-24
2016-03-15
2014-09-01
2014-09-15
2016-02-04